本文转自:海口日报
《人民日报》聚焦海口市秀英区——
一堂AI课,点亮青年数智技能
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的海南省商业学校,一堂面向青年的AI技能培训课正在进行。40多名学员挤满了电脑教室,不时还有人进来站着旁听。
“现在请大家在浏览器里打开Deep⁃Seek,我们一起尝试用它来撰写课程通知。”在讲授AI大模型的基础知识后,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智引导学员们进入实操环节。屏幕实时展现出一个个字符,光亮映出众人的专注神情。
从简要介绍AI的概念,再到一步步展示利用AI写作、润色文章,制作演示文稿、视频等,这堂将近2小时的AI技能培训课,充分考虑青年人学习特点,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“在备课的时候,我们就计划以实操为主,让大家将AI工具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。”张智说,课程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通过知识的讲授,激发学员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
课间休息,讲台上,屏幕轮播着各种AI应用场景。讲台下,学员们讨论交流,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盘。
“没接触前,我觉得AI门槛很高,现在有点入门了,这堂课收获很大。”学员李政斌是海秀镇周仁村的一名网格员,他计划课程结束后利用AI辅助工作,并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村民。邻桌学员朱彦谚是李政斌的同事,她计划用AI来整理记述身边的好人好事,留存“电子记忆”。
如何让AI技能课更好成为青年人的“充电桩”?“一个是人群覆盖面要广,吸引更多人参加;一个是要像‘连续剧’一样办成系列课。”共青团秀英区委书记羊莹介绍,自2025年2月起,秀英区“自贸港青年夜校”课程开始以AI技能培训作为主题,至今已举办5期。系列AI技能培训课程既向社会公众开放,也会定向邀请小微企业的上班族等听课。在主讲人的选择上,主要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,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。
为满足青年学员需要,夜校“课随人走”,时间灵活,成了“移动充电桩”。在海秀街道办事处,老师们为学员讲解如何掌握高效生成文本和分析数据的技能;在秀英街道高新社区,学员们则尝试构建个人知识库,逐步将基础操作应用到复杂的工作场景中……“目前看,‘夜校’不一定在晚上,我们会结合大家的时间进行调整,让课程更有实效。”羊莹说。
(原载于2025年7月14日《人民日报》16版 记者董泽扬)
盈辉优配-炒股交流平台-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-最新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